Loading…

受害者心态



我发现人到了一定的年纪,就会开始常常听到哪个朋友离婚了,谁谁谁跟老板不合受气走人,以前共事过的哪个老板又跟底下团队发生摩擦,哪家公司又跟哪家公司 发生纠纷等问题。以前我总是跟着受害的一方一齐咒骂加害的一方,直到有机会了解双方立场与情绪之后,才逐渐归纳出一个现象:发生冲突的双方都觉得自己才是受害者!

 
人是群体的动物,先天都有爱人与被爱的渴望。“爱”这个字并不是那么直接的用亲热来取代,上司与下属之间的鼓励与尊重、安慰与忠诚,都是广义爱的范围。夫妻之所以会离婚,基本上都是有一方感觉不到另外一方的爱(不管是行为上的还是内心的)所导致。 
 
在企业里面也是这样,任何争议的双方,其实渴望的都是认同,只是找不到方法来解决。一旦产生了自己是受害者的心态,看事情的角度就会全然不同,甚至会渴求大量的安慰与同情,而忘了自己的本分。 
 
有个朋友本来是公司里面称职的业务,他跑客户从来都不会向公司申报油钱,也不特别去计较奖金、福利或工作量的多寡,常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,甚至弄到夫妻吵架也在所不惜。直到有一天,他从客户那边回来,傍晚塞车回到公司迟了会议,被老板批了一顿之后,整个人渐渐变了。一开始是透过skype与电话跟朋友诉苦,接下来他觉得自己为了工作贴了油钱、牺牲家庭,根本不值得,于是开始减少工作不加班,最后他决定把公司与自己切割清楚,“别人给你的你就拿,你想要的就不择手段去争取”,以纾解弥补自己受害的情绪。 
 
后来我遇到他的老板,老板主动谈到这个朋友,希望我“劝劝他”,因为老板“自认待他不薄,也很尊重容忍他的一些行为,但是也不能无限制让步吧?”唉,又是一个两造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,却又彼此是对方的加害者的案例,而这种情况,到哪里都可以看到。 
 
最容易形成受害者心态的情况是,当我们寻求“被爱”的时候遭到挫折,这种伤害是最深刻的。我那个朋友跑了客户,塞车回来,其实已是满肚子委屈,希望有人能够体谅他,甚至告诉他“你做的很好,你已经尽力了”,却遭受意想不到的挨骂,当场就让他跌入深渊。相对地,当他开始“现实”地对待工作时,老板也开始计较员工的表现不如从前,觉得员工应该是哪里有问题,却没有想过其实自己应该要激励员工的士气,打一个巴掌也要立刻给糖吃。话又说回来,那些一昧提高公司福利,却没有要求员工拿出对等表现的高阶主管,在觉得自己跟公司受害的同时,是否有想过这是双方权利义务没有对等所造成的问题? 
 
笑容与鼓励,关怀与尊重,一点都不需要什么成本,大家之所以吝啬,为的就是怕得不到回报,甚至受害。担任主管的人,怕对部属太好,造成部属拿翘(实际访谈结果有30%真的发生了);而部属之所以不愿意对主管尽责,对公司忠诚,怕的就是落到最后什么都没有的下场(实际访谈结果有60%被公司与老板出卖过)。一个大家都是受害者的职场,老实说很难建立起良好的文化,反而会建立起一道道的壁垒,还有情绪化的争执与过度的反应,最后则是大家一齐输掉了市场的竞争,连同公司也变成了受害者。 
 
单单一个人,并无法阻挡或减缓这种受害者心态病毒的传播感染,以及恶性循环。这需要管理阶层大刀阔斧来处理,先移除感染严重的人员,消毒有轻微症状的单位,才能重新建立公司内部彼此的互信与文化。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,凡事就事论事,大家讲道理一齐解决困难,让事情圆满。既然来上班,就要有“欢喜做,甘愿受”的态度,总想着自己被奴役受害,不如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积极正面思考。就像我那位业务朋友,既然觉得自己掏腰包补贴油钱是一种受害,那一开始就不应该掏腰包,而是要跟公司问清楚订好规则,而不要等到受害很深的时候,才来怨叹公司没有主动注意到交通费用的补贴问题。双方要共事长久,就没有什么“不好意思”的地方,该谈的就谈,该订的就订,觉得会受委曲的就不要去做,干嘛搞得怨气冲天呢? 
 
缺乏积极正面的思考,不管换到哪一个公司,都会因为受害者的心态而阻碍自己的发展,直到因为爱人的力量支持或者被爱的情绪获得满足为止。我们最大的支持力量来自于亲人、朋友、家庭、同事,甚至主管,因此我们之所以能发挥毅力持续前进,或者在职位上力求表现,都是因为这些力量的支撑。另外,上级的重用、激励还有授权,都能够满足被爱的心态,以舒缓受害的心理。换个环境固然是好,但是放下防卫心理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。 
 
古人说:“无欲则刚”,当我们行事坦荡,尽力完成手上的工作,不亏待也不勉强自己时。这样便能少一点物欲,多一点自制,不管别人怎么做,也就不会动不动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了。
 
原文:吴俊莹-iThome计算机报技术主笔。Gowers有感转载。
 

发布在: 2008年12月25日 | 分类: 杂七杂八
Tags: , , , , , , , ,